中国高铁第0001号司机李东晓驾驶着动车组完成首趟值乘任务,当时的场景如今历历在目:“2008年奥运会期间,多国元首、政要、运动员和游客乘坐我驾驶的动车组往返京津两地,感受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。”李东晓说。
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以来,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考察,对建设和运营成果给予充分肯定。外国政要到访中国,乘坐京津城际、感受中国速度,也成为“必备”项目。
14年来,先后有60多个国家300余名政要,各类国际组织200余批次、5000多人考察体验京津城际铁路。
14年后,北京成为全球首个“双奥之城”。李东晓所在的单位承担京张高铁动车驾驶任务,他继续参与服务和保障北京冬奥会,再次与奥运邂逅,与“双奥之城”结缘。
从夏奥到冬奥,中国高铁从京津城际铁路实现“零”的突破,到建成超4万公里世界最发达的高铁网,深刻改变着中国、震撼着世界。
0001号背后的故事
14年前,中国高铁刚刚起步,对于李东晓来说,没有任何模式可以套用,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遵循,只有夜以继日地反复摸、学、练。在京津城际铁路联调联试期间,他作为线路和列车性能测试环节的绝对主力,白天在车上练习操作,夜晚在车下整理测试数据,先后200多次参加高速动车组运行试验。
通过反复操作验证,李东晓和他的同事们最终成功创立出具有“快、稳、准”特点的“东晓操纵法”,使高速列车运行时间精确到秒、对标停车精确到厘米,实现了安全、平稳、舒适的运行,以实际行动助力北京奥运会。
14年间,李东晓驾驶的列车从和谐号变为复兴号,他见证了中国高铁从追赶到领跑世界的历程,也见证了“双奥之城”的繁荣发展。
从高铁司机到“高铁教练”
2019年12月30日,世界首条时速350公里智能高铁开通运营。李东晓作为铁路劳模代表去体验。京张高铁线与老京张线立体交会,京张高铁从“人”字形铁路下方穿过,正好形成一个“大”字。“我觉得作为中国人特别骄傲!”李东晓激动地说。
14年来,李东晓从一名高铁司机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。随着该段承担京张高铁列车驾驶任务,他继续参与服务和保障北京冬奥会,再次与奥运邂逅。
“更快、更高、更强——更团结”的奥林匹克新格言激励着高铁司机担当作为、奋勇向前。怀柔北机务段的动车组司机驾驶着智能复兴号往返于北京、张家口、延庆赛区,在不同的“赛道”上奔跑。
为了圆满完成任务,他们还专门成立了“京·心”乘务组,倾心打造服务保障冬奥会的高铁司机乘务品牌。
高铁助力“双奥之城”
14年来,李东晓亲身经历了中国高铁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,以及首都铁路建设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。
谈及变化,李东晓感受最深的有三点。一是“一条线”蝶变成“一张网”。从北京夏季奥运会时的京津城际铁路,到现在的京沪高铁、京广高铁、京哈高铁、京张高铁、京雄城际铁路,四通八达的高铁网极大促进了首都经济社会发展。
二是“12小时”缩短为“4小时”。北京到上海原来坐火车需要12小时,现在乘坐复兴号,最快4个多小时就能抵达,实现“千里京沪一日还”,人们出行越来越便捷。现在,从北京出发,1小时内可达天津、雄安、保定、承德、张家口等城市,2小时内可达石家庄、秦皇岛等城市。高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插上了翅膀,也为北京冬奥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。
三是“一张票”升级为“一个系统”。铁路12306购票系统功能越来越完善,实行了电子客票,足不出户即可在网上购票,彻底告别了窗口排队的历史。互联网订餐、中转换乘、自主选座等智能化便捷服务使人们的幸福感、获得感更强了。坐着高铁看中国,成为百姓美好旅行生活的真实写照。由此可见,高铁是北京“双奥之城”繁荣发展的缩影,也是首都亮丽的名片。
李东晓相信
中国的现代化铁路
为举办精彩、非凡、卓越的
北京冬奥会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
他也将继续为
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
素材:《人民铁道》报业有限公司北京记者站(北京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)
文字:李蓉 柴娜
编辑:孙晓远